浅谈中国式户外教育 户外产业的新生力量
来源:小编推荐
添加时间:2014-09-15
在中国提到户外教育,应该所有人都能通过字面去推测其含义和目的,但很少有人能精确的解释户外教育,也很少有人能弄明白户外教育的最终目的。今天笔者就带领大家来了解户外教育。
什么是户外教育
户外教育(OutdooreduCATion)是一个大的集合体,其根本可归为体验式教育,与拓展训练、外展训练(Outwardbound)都属于体验式教育的大范畴;而且户外教育所涵盖的内容包涵广泛,包括历奇教育、户外学习、远征学习、荒野教育、环境教育等。在学术领域拥有对于户外教育的统一定义,即“户外教育是一种‘在’户外、‘关于’户外、‘为了’户外的教育”(Outdooreducationiseducation‘in’,‘about’,‘for’theout-of-doors)。正因为如此,户外教育关乎教育的“地点”、“主题”和“意图”。
户外教育的地点可以发生在任何户环境之下,可以从传统学校的操场,邻居的花园到遥远的无人小岛,上课地点可以设置在任何适合课程教学目标的地方。同样户外教育的主题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令人激动,包括天文、地理、植物、动物、医学、人文、科学、体能发展、户外技能、心理成长等,并且可囊括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全球变暖、生态平衡、能源危机、以及各种问题背后的政治、文化、历史属性)。而户外教育的意图是培养能够自信快乐的学习,能够在学习中独立创新,能够独立探索,能够成为身心同步健康的社会人。简单的总结来说,户外教育能够帮助参与者达到3个H(Happy,Healthy,HelpfulCitizens)。
户外教育的起源及发展
户外教育的起源分为古代和现代两段;古代户外教育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巴比伦时期,虽然那个时期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对象局限于少数官吏、僧侣等人,但体验式教育的雏形已基本形成。在之后古中国、古罗马时期,体验式教育逐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包括孔子周游列国、古罗马学校逐步构建学科分类等都将古代体验式教育推向一个顶峰。
现代户外教育的发展距今不过100多年,1907英国陆军中将贝登堡发起童军运动(Scouting),强调实用户外技能,在身体、智力、心理、社会等各方面培养孩子,使其满足社会成长的标准。随之出现与于苏格兰的第一个外展机构以及在丹麦成立的第一个丛林学校均标示着现代户外教育的起源。1941年,德国教育家汉恩认识到传统学校教育太过重视智力的单向培养,忽略掉了为学生提供社会成长机会,缺乏对身体发育、心理健全、性格引导的教育内容;于是汉恩在德国也创办了类似于童军的机构,强调培养孩子的自信、沟通、交际、生存技能。随着童军运动的发展和传播影响以及第一个户外教育奖项——爱丁堡公爵奖的创办,现代户外教育的定义得到学术认可,并逐步形成单独的学科门类。
如今,童军运动已经影响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众累计超过7000万人;而户外教育的发展水平也成为该国家和地区教育与社会契合度的重要考量标准。在美国,拥有全世界人数最多的童军成员,拥有童军经历的孩子在申请大学和步入职场时均会受到青睐和优先考虑。在英国,每一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户外中心;户外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部分,每名适龄儿童每月都必须前往户外中心完成相应课时的学习。在日本,将孩子于假期送往丛林学校学习也是学校的职责。在香港、台湾、新加坡,户外教育被写入学校教育大纲,家长、学校和第三方组织共同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户外教育,并且三方不同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监督的体系。而在泰国,户外教育也发展得朝气蓬勃;泰国童军要求学员每周完成一定时间的社会公益活动,从小给国民树立肩负社会责任的使命感。同样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挪威、加拿大等许多国家,诸如童军的户外教育机构比比皆是;更有些国家将儿童接受户外教育的时间和时长写入法律。
由此可见,户外教育虽然发展时间很短,但却在短期内获得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和推崇,足以说明户外教育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在教育史上,从未出现过一种教育模式能够适应不同文化和社会层次的情况;而户外教育实现了将全人类全社会文化、历史、发展需求融为一体的教育结构,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户外教育在中国的现状
虽然户外教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普及,但在中国似乎还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中国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社会观念、教育体制等原因,户外教育在中国还有着比在其他国家更艰难、更长远的路要走。笔者做过大致的调查和统计,在北上广等城市,听说过户外教育的家长不超过10%;能比较准确说出户外教育本质和作用的家长不超过3%,而这10%家长中几乎全部有着2年以上海外学习或生活经历;而3%数据中的家长均在国外看见过户外中心、童军活动、丛林学校、历奇教育等,且有不少家长在国外有在上述机构工作或志愿者经历。由此可见,户外教育这个教育成本最低、适用人群最广、投资回报比最大、教育成果最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在中国变成了“高端”产品;究其原因还是人们对于教育的理解以及国家对于教育的导向所造成的。在笔者的调差中还发现,70%的70后家长(北上广)期望且愿意为孩子接受户外教育买单;超过90%的80后家长(北上广)支持户外教育,并明确指出目前中国教育体制所带来的不足。由此可见,年轻的家长们已经清楚的认识到现有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够满足孩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教育的短板所在。
笔者曾参加过体验式教育的学术沙龙,与会者有国内大学的老师、有在国外学习户外教育的归国人员、有大型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有台湾地区体验式教育机构的培训师、有国内从事户外教育的民间机构人员、也有力图将户外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的中小学校长。大家对于户外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各抒己见,也分享着各自领域的发展状况;一位与会者用“痛并快乐着、难并坚持着”来形容户外教育在中国的现状。不过随着教育部对于中小学教育体制的改革深化,笔者坚信户外教育在中国将迎来春风,也坚信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从户外教育中获益。
如何选择户外教育机构
目前来看,国内从事户外教育或打着户外教育招牌的机构不少,但良莠不齐的现象非常明显。户外教育本身强调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所以很难从某个方面评定户外教育机构的质量。不过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判断户外教育机构的优劣:首先是区分户外教育与户外活动。户外教育要有较严谨的教学体系和丰满的教学内容,并且重点在学员的体验与学员的自我分享。而户外活动只是单纯的出游或一些泛户外项目的拼凑。其次是了解机构的教学模式。户外教育强调引导和多元化,如果某机构还在用学校老师一样的方式进行灌输式的教学,那该机构一定不是合格的户外教育机构。再者家长要甄别户外教育的内容,优质的户外教育机构的课程内容会涵盖科学、自然、人文、历史等知识,同时教授孩子户外技能,并且会逐渐强化诸如社交、性格、团队合作、领导力等人的社会属性的培养;而不合格的户外教育机构会更多的重视户外技能,并把户外技能作为教学主线。
当然,国内的诸多优秀的户外教育机构所侧重点不同,也各具特色。比如成长营地一直在和美国童子军和台湾童子军合作交流;大地部落主要承接外籍学校的户外教育;先锋少儿户外有着丰富的儿童自然教育课程,他们的教员还拥有多年的儿童专项滑雪教学经验;小野人儿童户外教育有着近50个主题超过100课时的课程体系;似野儿童户外是国内首个推出儿童爬树课程的机构。上述机构均是国内户外教育的探索者,也是真正秉承户外教育宗旨与理念的实践者。
如何从户外教育中获益
不少家长都问过笔者类似的问题,这些家长都有着共同的疑惑,就是为什么没有发现自己的孩子从户外教育中获益?面对这些家长或有着相同问题的家长,笔者都是用四个问题来反问:您的孩子进行了多久的户外教育学习?您是怎么看待孩子所参加的户外教育学习?您有没有在家庭生活中建立户外教育的核心理念?您对孩子户外教育的配合度有多高?
首先户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将其定义为终身教育也不为过。户外教育不同于诸如体育项目的技能学习,不可能在一两次课后就看到明显的效果;同时户外教育的重点在于对孩子心智等方面的培养,不可能像英语、唱歌、奥数一样用一个考试或一个简单的展示就表现出效果。户外教育将会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心理、情绪控制、态度等方面逐步的影响和改变,通过一些细节对孩子进行培养和引导。其次家长必须要正确对待户外教育,如果家长将就户外教育视作户外活动或者当做出游,那势必会影响到孩子参加学习的情绪和态度。虽然“学”和“玩”都是体验,但“学”和“玩”对于教育对象形成的意识和反馈是有天壤之别的。再者家长要清晰地认识到户外教育在于引导而不是改造,如果家长抱着急切的心情、不能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时间将会造成负面效果。同时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能将“别人家的孩子”视作孩子的榜样,应该更多的从自己孩子身上发掘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孩子的个性都具备可塑性和两面性,扬长避短才是聪明和正确的做法。最后家长需要高度配合孩子参加户外教育,比如孩子在学习中的困难家长要及时协助解决;而且在户外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将自己视为孩子的学习伙伴,陪同孩子养成习惯、遵守纪律、探索未知领域。
户外教育与应试教育
有人说户外教育是在挑战应试教育,也有人说应试教育制度下不可能存在户外教育。其实,户外教育与应试教育不是对立面,反而会起到互补的作用。
中国的应试教育有成功的地方,但成功的范围几乎到了大学就终止了。而户外教育则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特点,在儿童和青少年时间接受良好的户外教育,最终会在步入社会后体现出教育成果。脱离了应试教育的户外教育,只能存在于乌托邦式的社会;而完全应试教育下的孩子一定会表现出“营养不良”。最近几年大家讨论的关于中国孩子综合能力较弱、缺乏创新、沟通障碍;大学生跳楼;职业素养缺乏;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与中国的户外教育缺失有很大关系。当然,户外教育不是神丹妙药,不可能解决一切有关孩子成长、教育的问题;也不可能以偏概全的成为一个国家的主流教育,但是户外教育作为其他教育模式的良好补充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效的。找到户外教育与其他教育模式的平衡点是任何国家都在为之努力的事情。
户外教育何去何从
素质拓展进入中国已有近20年时间,作为体验式教育的一部分,素质拓展经历了光明也有过短暂的低谷。任何新兴事物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发展,笔者坚信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新事物对年轻家长们的影响、中国与国际在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交流深入,户外教育在众多敢吃螃蟹的人推动下;一定能在中国被大众接受,也一定能帮助中国的孩子全面成长。
相关热词:
户外产业
户外教育
户外
特别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