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国际露营大会大方站,我们一起放飞萤火虫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早在一千多年一前,杜牧的《秋夕》就用萤火虫描绘了离人的相思之苦。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女子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天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女子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女子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一只萤火虫带着尾部小小的光明冲进黑夜之幕,为的是寻找心仪的爱情。作家木心先生说,萤火虫是会呼吸的钻石。在我们已经远去的乡村记忆中,一颗颗小小的钻石正是这种童话般的光亮,将我们的成长之途照得明亮、温暖、灿烂。一只萤火虫的旅行也就是我们自身的旅行。
萤火虫对环境非常挑剔,如果萤火虫在哪个地方消失,就足以说明那个地方的环境已经遭到破坏。今天,在钢筋水泥构建的都市中,我们已很难在市声霓火中找到它们的身影。工业时代的各种空气、水污染无情地驱赶它们,居民楼照明灯,霓虹灯,路灯及景观灯所造成的光污染使它们无处藏身。它们无法通过发出微弱的光芒来寻找同伴。很快它们消失了。我们纯真的童年记忆再也无法与现实相印证。
小时候在鸡蛋上钻个洞,倒出蛋清和蛋黄后,把抓到的萤火虫装到蛋壳里,做成萤火蛋灯提着到处跑。萤火蛋灯像小桔灯一样发出微弱的光,照亮着脚下回家的路。现在的孩子看着奥特曼,吃着肯德基,却再也无法体验到大自然纯净的美和宽广的胸怀。
萤火虫的光是敏感、脆弱、易受伤害的理想之光,在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中,萤火虫的光是一道明光,可到了成年,现实里只剩下辛勤的生计,在一盏十瓦的灯和一只飞翔中的萤火虫之间作选择,很多人都会选择前者。萤火虫是我们丢失的另一个自己,是我们害羞、敏感、深裹在黑暗之中的小小灵魂。人们几乎已经快忘记这美丽的暗夜精灵,萤火虫所代表的各种美好情感以及巨大的潜在价值被遗忘,这种遗忘使我们的身体与心灵的距离也越来越遥远,寻找它们也就是寻找我们自己。
现在,城市里已经再也见不到萤火虫了。如果您还想回味童年的是刚刚,还想感受萤火的浪漫,欢迎您参加2018中国国际露营大会大方站,一起来感受这满天的流萤吧,下面来跟着小编来看看本届露营大会还有什么精彩活动。
璀璨热气球表演赛
中国·大方“奢香故里 秘境之旅”油杉河万亩玫瑰园山地马拉暨第二届中国国际露营大会百城徒步赛大方站
房车巡游露营嘉年华
厨艺比拼
亲子运动会
乘坐热气球体验
露营篝火晚会
搭帐篷大赛
欢乐碰碰球/儿童平衡车
放飞萤火虫
放飞风筝
鞭陀螺
唱山歌
信鸽放飞
中国·大方“万亩玫瑰园 驰骋崔苏坝”骑行挑战赛
扫码下方图片二维码报名或登录跑嘉体育官网进行报名
(山地马拉松/徒步赛)
(骑行挑战赛)
大大方方来大方,我们一起来体验这场万人盛会,相约大方,相约油杉河!
萤火虫知识分享:
萤火虫(英文:firefly)又名夜光、景天、如熠耀、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约有近2000种,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
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根据中国几位专家的统计现发现的种类约有100余种,再加上未发现的种类,总共有150多种。夜间要发光,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两种。体型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后生成的黄绿色荧光。
萤火虫的发光器内有一种发光细胞,发光细胞内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萤光素。当萤火素遇到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光芒。不同的萤火虫光芒持续的时间不同,有的不到一秒钟,有的可以维持好几分钟。
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捕食蜗牛和小昆虫,喜栖于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
萤火虫是一种躯体翅鞘柔软、完全变态的甲虫,一生历经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时期。全世界约有2000多种萤火虫。目前已知的萤火虫种类,其幼虫都会发光,一般幼虫的发光器位于第八腹节的两侧,在夜间活动时发光。至于成虫会不会发光,则要视种类而定;例如弩萤属(Drilaster)的萤火虫,虽然幼虫会发光,但是雌雄成虫都不会发光。]
萤火虫的发光,简单来说,是荧光素(luciferin)在催化下发生的一连串复杂生化反应;而光即是这个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由于不同种类的萤火虫,发光的型式不同,因此在种类之间自然形成隔离。萤火虫中绝大多数的种类是雄虫有发光器,而雌虫无发光器或发光器较不发达。虽然我们印象中的萤火虫大多是雄虫有两节发光器、雌虫一节发光器,但这种情况仅出现于熠萤亚科中的熠萤属(Luciola)及脉翅萤属(Curtos)。因为像台湾窗萤(Pyrocoelia analis),雌雄都有两节发光器,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雌虫为短翅型,而雄虫则为长翅型。
萤火虫的发光器是由发光细胞、反射层细胞、神经与表皮等所组成。如果将发光器的构造比喻成汽车的车灯,发光细胞就有如车灯的灯泡,而反射层细胞就有如车灯的灯罩,会将发光细胞所发出的光集中反射出去。所以虽然只是小小的光芒,在黑暗中却让人觉得相当明亮。 而萤火虫的发光器会发光,起始于传至发光细胞的神经冲动,使得原本处于抑制状态的荧光素被解除抑制。而萤火虫的发光细胞内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荧光素,在荧光素的催化下氧化,伴随产生的能量便以光的形式释出。由于反应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来发光,只有2~10%的能量转为热能,所以当萤火虫停在我们的手上时,我们不会被萤火虫的光给烫到,所以有些人称萤火虫发出来的光为“冷光”。
至于萤火虫发光的目的,早期学者提出的假设有求偶、沟通、照明、警示、展示及调节族群等功能;但是除了求偶、沟通之外,其它功能只是科学家观察的结果,或只是臆测。直到近几年,才有学者验证了警示说:1999年,学者奈特等人发现,误食萤火虫成虫的蜥蜴会死亡,证实成虫的发光除了找寻配偶之外,还有警告其它生物的作用;学者安德伍德等人在1997年以老鼠做的试验,证实幼虫的发光对于老鼠具警示作用。
萤火虫于夜晚的发光行为,以黑翅萤(Luciola cerata)为例,就目前的研究发现,多是在日落后,雄虫开始在栖地上边飞边亮;在雄虫开始活动不久后,雌虫便开始出现于栖地周围的高处(雌虫也会发光,但只有发光器一节,雄虫则有两节发光器),从晚上7点一直到11点半左右,在其栖地可以见到成百成千的萤火虫发光,但差不多在晚上11点半过后,成虫便逐渐停止发光。而且雄虫发光的频率也有变化,并非整晚的发光频率都一样。
相关热词: 放飞萤火虫 大方特别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