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的户外市场到底怎么样

来源:小编推荐 添加时间:2017-01-09
2016中国的户外市场到底怎么样

2016年户外行业的新政策发布接连不断,各种行业媒体也都在喊着“体育旅游的风口来了,户外的春天到了”。正所谓有风就有浪,各种融资、发布会、赛事、大型活动、产业论坛、交流大会等层出不穷。
 
那这个行业今年到底如何呢?2015年底,我跑遍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今年也在祖国各个城市奔波不停,看项目,看营地,与从业者交流,与创新者探讨。借着年末最后一天,写下我眼中2016年国内户外市场的现状。
 
大众户外旅行市场
 
户外旅行目标人群广、市场空间大,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千万级别”的公司,也有几家“上亿级别”的公司存在。
 
在各个区域形成品牌的公司,2016年都在快速发展着。相反,中小户外旅行机构的日子则开始变得艰难,拼车拼线路,越拼人越少。虽然户外旅行市场形成了爆发性增长,但在这个细分领域,传统户外旅行公司的格局已经形成,再想靠之前的模式去打破这种格局,实属不易,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流量分散。过去几年,再小的俱乐部都可以靠论坛撑着,只要发帖并频繁顶贴,总能招揽到一些客户。今年论坛逐渐失效,大的户外旅行公司既可以通过多年沉淀的客户形成口碑营销,又有足够的资金去做线上运营,而中小户外旅行公司却在无助迷茫中开始走下坡路。
 
二是消费升级。近两年户外旅行的爆发本身跟消费升级的关系就很大,人们不再满足于过去旅游团的模式,纷纷开始尝试户外旅行。但,很多中小俱乐部的产品做得比旅行社还差,依旧保留着之前“AA户外自助服务”的概念去做。
 
面对如今的客户,那么,基本上这些机构的垮掉,也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消费升级后,客户的需求端迅速爆发,而市场供给端则远远不够,供需失衡,所以,这就让一些区域性的头部户外旅行公司抓住了机会,快速升级产品,迎合爆发的市场需求,从而加速公司的发展。
 
2016年发展迅速的还有一些地接方。中大型组团户外旅行机构的客户呈爆发式增长,对于公司或机构来讲,需要用丰富的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但自身在产品开发和执行的速度又太慢,于是地接机构就成为了一种选择。尤其在四川,年销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地接机构就不止几十家。
 
2016年虽然户外旅行市场格局逐渐形成,但依旧还有足够多的机会,因为市场的总体需求量还在上涨,只不过,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如:
feekr旅行、行影户外、伞兵户外等这几家通过自媒体流量线上打线下的机构,也取得了突破。
32号通过模式的创新,一年之内,在广州也抢掉了户外旅行市场一大块蛋糕。
 
另外,有些由大学生组成的户外旅行机构,把市场定位于校园,主打“班级旅行”和“毕业旅行”,今年也是成绩显著。
 
总体而言,户外旅行市场的门槛逐渐抬高,资本需求加大,靠一两个领队单干的日子也会逐渐成为过去。
 
专业市场
 
2016年专业户外市场虽然人数在增长,但由于客户参与门槛相对较高,市场空间还是有限,跑出千万级公司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高海拔攀登领域
 
该领域呈现出一片“小而美”的状态,6000米以上攀登的市场基本形成垄断,虽然受到大众和媒体较高的关注度,但毕竟攀登频次低,单次客户数量有限,然而实现公司稳步发展,小康生活还是没有问题。
 
但是,这个领域的品牌是越久越值钱,因为风险系数高,成熟的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新入公司想靠低价抢占也很难奏效。
 
专业徒步领域
 
专业徒步领域AA的数量还是远大于商业,城市周边的周末徒步活动,环节少,利润点低;长线徒步也被地接和当地向导抢走了大批客户,从周末活动向长线活动转化,的确很难。更多俱乐部都是靠从徒步活动中转化公司团建来保证运营。基本上组团方成为了教育市场的先驱,未来随着信息愈加透明,徒步的路线也愈加成熟,这块市场的一大部分,将来肯定是地接方的囊中之物。
 
其实,垂直领域也分走了不少专业徒步的市场。随着组织方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可以选择其他种类户外活动。
 
水上运动
 
2016年就是水上项目爆发的一年。皮划艇、桨板俱乐部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因为产品新颖,能够满足大量户外俱乐部的需求,从B端市场入手,公司一开始都做到百万以上的销售额。但想积累自己的会员,或者打开散客市场,还需要不断摸索。
 
冰雪运动
 
滑雪运动的火爆也是超出想象,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各大滑雪场周末总是人满为患。但一般俱乐部只能解决车辆问题,很难在滑雪活动中赚取足够的利润,基本上都是靠走量的模式。倒是儿童滑雪学校利润丰厚,进入者越来越多。
 
极限运动
 
再加上攀岩、自行车、探洞等户外活动的升温,垂直领域商业的大门已经打开。
 
近几年,各种赛事也抢走了许多原本属于徒步市场的客户,过去一些参加徒步活动的参与者如今纷纷选择去参与像马拉松、越野跑这样的赛事了。
 
总体来说,专业化市场未来一定是资源方分到的蛋糕最大。因为,就那么多适合攀登的雪山,就那么多适合徒步的路线,就那么多适合皮划艇的水域。那么,谁先抢占山头,谁先做出品牌,谁就几乎能形成垄断的优势。
 
而大城市的流量方都在起着普及和推广的作用,只是他们会逐渐把市场的重心放到青少年培训和冬夏令营这两部分。
青少年培训与亲子游
 
2016年青少年户外和亲子旅行持续升温,不断有各行各业的机构闯入这个领域,但基本上他们还都处于摸索阶段。儿童活动成本大,课程产品开发难度大,道具多,需要领队及教练有丰富的综合知识,所以标准化及可复制性很难做到。对于青少年户外和亲子市场来说,周末户外活动竞争不过奥数钢琴班,冬夏令营变成了刚需,市场上很多机构都是靠周末活动维持运营成本,而靠冬夏令营赚取利润。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成型的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案例。从国外引进的培训和课程也水土不服,本地化还要有探索的时间,毕竟教育是个需要培养的行业,需要跨学科人才,更需要持续多年的品牌维护。
 
营地与民宿
 
营地市场
 
营地市场在2016也随着农业用地可流转而升温,这两年房地产在城市发展滞后,于是把目标放到商业地产和旅游地产开发上。一个是民宿遍地开花,一个是营地不断在建。今年在南方跑了一大圈,见过各种各样的营地,基本上做得好的还能维持运营费用,但投资成本却很难收回。但是捆绑景区重游乐设施的营地却独树一帜,赚的盆满钵满。由此可以看出,营地最大的问题就是引流,拥有景区流量的营地未来几年会成为投资热点。
 
所以目前大多数营地都是服务B端客户,靠丰富B端产品来保证营收。国外的营地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和学校买单,在我国这条路还需要时间和政策导向。但营地具有投资价值和资本升值空间,很多开发商根本也不在乎目前的赢利状况。
 
民宿
 
民宿却不同,之前的大量民宿都是个人资本,要么情怀所致,要么众筹体验。今年看过一些民宿项目,也体验过几次民宿。普通的民宿窗外景色不行,房间隔音效果差,价格不低,不如高档酒店舒适。但高档一些的民宿又看起来像精品度假村,住起来没有家的感觉。民宿从2012年预热,到今年爆发,至少明年后年肯定会延续这一热度,但可以预见3年以后肯定会有洗牌期,要么关掉一些,要么被并购重组一些。
 
民宿和营地都自身缺少内容,营地把内容的开发交给了B端客户,自己只提供基础设施。民宿就更没有内容可言,住一夜甚至没有夜间生活,所以回头客肯定不多。国外的营地和民宿都有自身的文化和内容,比如:北海道的民宿,有温泉有居酒屋,有民谣俱乐部,白天能滑雪,周边还可以徒步,很多人去了就不想走,更愿意留下来 。接下来一年营地和民宿的配套内容也会给其他户外机构带来机会。
 
赛事
 
赛事从2014年政策放开后就开始爆发,今年也到了一个高峰,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几十场赛事在全国举办。有几个特色赛事机构也拿到了融资。马拉松赛事门槛高,这个领域已经有了上市公司存在。
 
越野跑和山地户外综合赛事还有很大空间,但由于这部分赛事地处偏远,观看效果不强,商业价值偏弱,溢价空间较少。但中国地大物博,出几个大的越野跑赛事IP还是有机会的。截止到今年为止,赛事机构综合能力有限,比赛执行做得好的,资源和商务不行,只能靠着赛事口碑收报名费;有赛事资源的执行一般,拿着政府补贴有时还招不满参赛人员;两者都有的又缺乏商务能力,比赛推广及商业价值开发不出来。
 
赛事这一类必须拼综合资源和跨界整合能力,但频次低,现阶段只能靠养,养团队,养品牌,养资源,资本蠢蠢欲动也在观望中。
 
互联网+户外领域
 
最后说下互联网+户外领域,2016年传统门户继续在走下坡路,APP市场没跑出一家,SAAS服务变现也难,定位轨迹工具还找不到商业模式。垂直领域也是只听融资不见发展,滑雪APP经历去年的融资风浪后,今年鲜有声音,倒是骑行和健身领域跑出了几家。资本寒冬找钱太难,明年几乎也不会有回暖的迹象,投资人出手更加谨慎。
 
移动互联网红利消退,流量结构变化明显,倒闭,裁员,削减业务等肯定会成为明年上半年的普遍现象,健康的增长方式会从“圈用户”转变到赚钱上来。平台思维,垄断思维不再是主流,轻运营模式的时代基本已经成为历史。
 
所以,2016年能够看到各个互联网公司开始转移到与线下的结合,8264全国搞露营大会,主营业务已经往装备上转移。绿野拿了一堆基金开始投俱乐部,直接布局到线下的活动领域。磨坊借着百公里积累的口碑和客户,在南方市场铺天盖地的搞大型活动。用户+广告的模式已经快被市场淘汰,直接变现是未来互联网+户外公司的最好路径。
 
新媒体还有机会,短视频,直播也进入了几家,路还很长。已经在线下形成规模效应的公司更容易借助互联网工具先发展起来。风口来了,肯定会有更多的创新模式出现,任何一个行业的创新发展都需要交学费,总有人要趟坑的。前赴后继的人和资本还会继续进入。
 
总体而言,随着风口到来,政策放开,对于新入行的人来说,这行业的门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单枪匹马就能闯出一片天地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要想突破市场格局,必须要有团队,有资本,有好的模式。对于已经在行业摸爬滚打过的老炮来说,市场变化还会加剧,新入者大多数都是冲着风口和商业来的,所以必须紧紧抓住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学习去适应新的时代。
 
人才成为这个行业发展最大的障碍,专业培训不接地气,产品线路开发跟不上需求,运营人员大量缺乏,尤其是有跨界整合能力的人更是稀缺,相应的职业培训会成为过渡期的香饽饽。未来市场会更加细分,2017年将会成为圈地圈资源圈用户的一年,市场的空白领域会被逐渐填起来,真正的大户外时代到来。
 
以上就是我眼中2016年的户外市场,没行外人想的那么好,也没行内人想的这么糟。
 
趋势决定未来,市场爆发,政策导向,户外行业还有五年左右的红利期,有心有力,敢想敢干,这5年够大家闯一番了。
相关热词: 体育旅游 户外行业
特别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