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刺激滑雪产业日渐显现
来源:小编推荐
添加时间:2016-04-06
随着2015—2016雪季运营的结束,我们看到无论在人数还是收入北京的滑雪产业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滑雪场也面临由旅游体验型向目的地度假型的转型和升级,并由此刺激和带动周边产业链上包括雪具租赁和销售、滑雪大型设备制造以及餐饮住宿业的发展,从产业链角度寻找机会和布局,获得更为丰厚的产业赢利。
在全国滑雪市场中,拥有23家滑雪场的北京以169万人次居首,成为滑雪人次最多的区域。尽管北京在滑雪人数上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但由于大型滑雪场受资金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等多种因素影响,整个滑雪场行业的经营实际上多半处于微利甚至是亏损的状态。目前国内只有3%的滑雪场为目的地度假型,初级体验型和城郊学习型滑雪场则分别占比75%和22%。很多运营者表示,单纯靠滑雪来留住客人实属困难。
在北京地区,度假型的雪场则相对稀缺。对于远离城市的滑雪场来说,酒店的配套是营收增长的重要一环,通常占到总营收的3-4成,甚至对于小型雪场来说,如果没有酒店配套,雪场很难实现盈利。部分老雪场面临转型和升级,大中型雪场将向度假区进行转型升级,除了住宿、餐饮外,还将丰富其他的娱乐业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滑雪市场每年产值约120亿元,数据显示2015年滑雪总人次为1250万,较2014年的1030万人次增长21.36%,但滑雪人口仍仅占总人口的0.9%,参与人次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
相比之下,美国冰雪市场的体量约1200亿元,滑雪人次在6000万左右,滑雪人口占比约为2.5%。依此估算,按照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速度,千亿市场并不遥远。同时,在滑雪场从单一的业务经营模式向借助酒店餐饮以及商业街区等配套资源的休闲度假模式发展的同时,与之相配套的滑雪装备也迎来了冬奥“红利”。
随着冬奥会的日益临近,政策红利以及社会配套对于滑雪产业上下游的刺激作用也日渐显现。对于想在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趋热之际进入的创业者来说,有关专家提醒,不要去盲目追逐热点,要结合产业链角度去找到自身的优势进行布局。
总而言之,从我国冰雪产业如何向精细化、专业化、创新化、高端化多思考,才是在这一产业大火的背景下需要做的。
相关热词:
滑雪产业
滑雪运动
北京滑雪场
滑雪市场
特别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参考之用。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